胜芳新闻,胜芳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胜芳人才网 >> 胜芳资讯 >> 职场热点 >> 民间文化的富矿 千年古镇胜芳
民间文化的富矿 千年古镇胜芳
2012-12-29|资讯来源: 胜芳人才网|查看: 2668
  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冲击,地方民俗渐渐日薄西山的今天,一个千年古镇堪称华北地区民间文化的富矿,留存下了大量的民间信仰、民间艺术;这个古镇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武术、戏曲、音乐、舞蹈等优秀民间文化蒸蒸日上;这里人们生活富庶,不仅“女儿不外嫁”,即使外出求学的读书郎也选择返回家乡;这里商业意识浓厚,民间有着“好汉不挣有数的钱”的说法;这里的青年人与先辈一样珍视传统,年轻的民俗爱好者和志愿者比比皆是;这里孩子们不挤“独木桥”,较小的升学压力,使他们业余时间都投入到操练高跷、跨鼓、音乐、武术等民俗活动中;这就是位于京津之交、中外商贾云集的河北重镇胜芳。

  胜芳经济发达, 2011年财政收入达到9.51亿元,出口交货值实现18.08亿元。一进胜芳,路边钢铁、金属、玻璃、家具等工厂商铺鳞次栉比,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市镇,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如何保有自己强大的文化根基?走进胜芳古镇,去民俗博物馆中寻求答案。踏着青石板一路走来,镇内店铺、商户繁多,却少有旅游纪念品,出售的都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古镇百姓依旧保有着原生态的生活。

  历史悠长的古镇水乡

  胜芳博物馆位于古镇干道中山街,旧日的中苏友好文化宫内。走进博物馆,迎门沙盘展示了清末民初年间依水而居的古镇风貌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一条蜿蜒崎岖的河流似巨龙从古镇区穿过,这条河叫胜芳河,是自然形成的产物,当地人称之为母亲河。河道两侧民房青砖黛瓦,依稀可见平顶花墙、民宅店铺。据《文安县志》记载,100多年前,在这个面积仅为1.1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就有店铺500余家,有规模的四合院70余处,可见当时的繁盛景象。古镇中大小院落星罗棋布,其中两座比较大的院落分别为张家大院、王家大院。而古镇外,南部更是有大片的水域。过去白洋淀称之为西淀,胜芳这片水域则称之为东淀,隶属于大清河水系,可见当时胜芳水域之宽广。过去胜芳是水旱码头,作为京畿水上运输航线,满载货物的船只穿梭于河道上,商贸往来繁盛。北方著名的民间谚语就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一说。

  胜芳历史沿革可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末期,原为水乡,宋时定名为胜芳,取意“胜水荷香,万古流芳”。古时的胜芳“水则帆樯林立,陆则车马喧阗”,客商云集、风景秀丽、交通便捷。清朝时被列为直隶六大重镇之一。胜芳历史上商贸发达,祖先善于经营的天赋,也充分展现在了现代的胜芳人身上。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胜芳人为何淡泊仕途,孩子们不畏升学压力,有时间沿袭传统娱乐。

  美丽富庶的河岸人家

  到访过胜芳的最大“领导”当数清朝的乾隆皇帝,他3次视察来到胜芳,感慨于这里的美丽并两次题诗,还在镇内石沟村设立了行宫。胜芳历史上有“三寺两庵十八庙”之称,旧时胜芳人的生活也离不开这些庙宇,至今胜芳人谈起这些未能留存下来的庙宇都有一种惋惜之情。其实胜芳还有建于金元时期的清真寺以及20世纪初建立的天主堂。据说,当年天主教会在传教初期,“谁入教就给谁四块大洋”,这对衣食无着的穷人很有吸引力,他们很快领款受洗。天主堂现在已经无迹可寻,但当年基督教救世军传教士在胜芳拍下的老照片,则成为了现在胜芳镇重建最为可靠的一个历史依据。人称胜芳古镇的“三宗宝”:古戏楼、古牌坊、文昌阁,就是根据老照片原址复建而来的。文昌阁是当时胜芳的一座地标性建筑物,下海打鱼的渔民只要看到文昌阁就不会迷失方向,而学子们应试前也会来此拜祭,以求文试顺利。古牌坊就在文昌阁旁边,可谓是古镇的南大门。古戏楼则是坐南朝北的砖木结构,中间以木制屏将前、后台分割开来。木屏的两边设有“出将”、“入相”两个门,是演员上下场用的。前台只设两根圆柱支撑前檐,有别于其他戏楼。这些古建筑现在都已经建好了。而且胜芳作为历史的遗迹古院落张家大院和王家大院也都修缮完成,古镇都可以免费参观。

  在博物馆一角,我们看到了虾篓、鱼篓、渔网、鱼钩、鱼叉等等几十种渔具,胜芳人使用不同的方法一年四季都可以入淀捕鱼,让我们这些“旱鸭子”大开眼界。这里仿真场景的东淀风光,烟波浩渺、芦荻苍苍、水天一色、菱歌渔唱、百鸟欢唱,宛若今天的白洋淀。《燕子李三》《血溅津门》等多部影视剧就是在胜芳拍摄完成的,大家都知道的电影《小兵张嘎》就是在东淀摄制的。当年胜芳位于大清河的新安航线上,这里商船、客船云集。博物馆模型展示了当年水陆码头上比较有特色的船只,一种叫做鱼驳子的渔船,下面船身开有四个孔,可以让水自由地在船仓间流动,保证渔船走到哪里都有新鲜的活鱼;而另外一种叫做对槽子的船,可以随时将船身分解为前后两半,便于在狭小的水域转弯。到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先人们的智慧。

  商贾云集的民俗圣地

  “因水而生,因商而兴”的胜芳素有“小天津卫“之称。走上二楼,商贾云集的水陆码头老照片一一呈现眼前,幻影成像中店铺林立、货船川流不息、水乡人繁忙的商贸景象得以生动再现。馆内吉庆楼镀金首饰店牌匾、当铺牌匾、衡器和铁制的老钱柜都是当年留传下来的。

  清咸丰十年前后,胜芳一批大商业家相继发达起来,有八家处于领先地位,人称“八大家”。其中以蔡家为最,当时拥有粮田1500余顷、苇塘500顷、商号8个,在天津拥有26家大公司的股份,财产数量惊人。而古镇现存的两座清式古宅王家大院、张家大院便是“八大家”中聚兴堂张家、师竹堂王家的宅邸。两处院落既融合了我国南方北方的特色,又借鉴了西方的建筑技巧,成为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这里的人们依水而居,院落不像北方建设得那样宏大,更多地融入了南方水乡小巧精致的格局。王家大院原为四个院落,分别是中式、欧式、非洲式和日式风格,可惜遭遇地震塌了两个院落,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中外商贸往来之繁盛。展示区天福号钱庄、长生堂中药店门铺赫然屹立,木雕精湛的八仙过海图和梅兰竹菊四君子令人叹为观止。吆喝用的唤头、木梆子和货郎鼓,以及锔碗匠所用的柜,展示了小买卖人的生存工具,正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而“金刚钻”也正是锔碗匠所用的材料。当年胜芳有着自己的货币,印钞版、代金券、票据、图章、账本、钱柜、算盘等等实物,无不述说着古镇旧日商业的繁华和兴盛。

  厚重的历史孕育着灿烂的文化。胜芳的音乐花会众多,俗称72道会,到现在只保留下来20多道,南音乐会和胜芳灯会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8年,文化部还授予了胜芳“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高跷会的高跷腿子、武术会的大刀宝剑、大头会的大头、跨鼓会的跨鼓以及胜芳花会、南音乐会的会旗、服装、器材用品都一一展示在我们眼前。剪纸、花灯、风筝、刺绣、高粱秆手工艺以及民间婚嫁服饰、生活器具等齐聚一堂,带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地方特色民俗,让人仿佛走入了旧时光。

  来到这里,胜芳古镇的文化根脉更加清晰明了。这里紧凑的布局、鲜明的主题,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古镇昔日的生活气息,以及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的民俗生活。尽管参观的博物馆很多,但像胜芳这样具有浓郁的北方水乡风情的镇级博物馆并不多见。

  胜芳镇管委会主任张玉良表示,“胜芳水乡原有72座老院、20多座小洋楼,都是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建筑风格,可惜现在保存下来的凤毛麟角了。我们这里民风民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数百年,像花灯、花会、婚俗这些民俗,内容丰富,足以开辟专业性博物馆。现在胜芳古镇恢复一期工程完工,主要修复了重点街巷、古镇"三宗宝"和两座宅院,其中民俗博物馆就是作为一期工程的一部分。然而,胜芳古镇要真正实现全面恢复,水才是关键。最能体现胜芳水乡情调的母亲河胜芳河是二期工程的重点,以及与东淀相连的整个水系的恢复至关重要。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行是必须的。”

  来到胜芳古镇,发现胜芳人是幸福的,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小桥流水、古宅戏楼、老街门脸儿,分明透着江南水乡的风韵。这里的人们能得到更多的文化熏陶和享受,穿梭于繁密的小巷,扭秧歌的、练武的、敲鼓的、音乐会等休闲活动热闹非常。欣赏王家大院,得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些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聂荣臻、杨成武和刘秉彦曾在此指挥过平津战役。穿过张家大院,发现新华社天津分社、天津日报、天津电台就是在此院诞生。音乐学专家项阳来到胜芳,发现了原以为失传的《七宫还原》和少有人能诵唱的北派焰口。在胜芳,那些凝固的历史得以感知,那些千百年的习俗凝聚着激情,热爱家乡的人们为胜芳打造着新的辉煌。
  • 温馨提示:以上民间文化的富矿 千年古镇胜芳的资讯来自胜芳人才网(胜芳地区找工作,发布招聘信息的胜芳人才网招聘网站),每天更新胜芳最新招聘信息。本内容地址:http://www.sfrcw.cn/article/articledetail-270.html转载请注明
最新资讯
微信分享
胜芳保安招聘胜芳兼职招聘招聘胜芳司机招聘胜芳会计招聘胜芳外贸业务招聘胜芳销售招聘胜芳设计招聘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访问手机版本